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精选4篇)

时间:2024-05-06 05:25:36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精选4篇)[本文共9428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篇《体积和容积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体积和容积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一:体积和容积说课稿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有关体积和容积的说课稿,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不断体会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和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学中要用到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小长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教学程序】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

1.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装的多,哪个装的少?

2.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第二环节:实验探索,获取新知(由三个活动)

1、.提出问题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的土豆和红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

2、演示实验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

3,自己设计实验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个量杯中的水面比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往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现水溢出来的情况下,就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较的,如果未溢出来的话,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第二个杯子的容积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第三环节:加大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四个巩固体积与容积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比较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后面所学计算体积做基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数,而且还可以有策略的计算出谁的体积比较大!)

2、捏橡皮泥,(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同样物体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体积依然是不变的!)

3、比较三堆硬币的体积(有两个目的,(1)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多的的硬币体积不一定就想等,(2)摆放的方式不同体积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饮料分别倒给小明和小红? 这道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第四环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板书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度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4、教学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积学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备课的时候把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挖的过于深,导致我在昨天的试讲中出现了 ……此处隐藏4505个字……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三、 教学思想与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打算从又下四步展开教学活动: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如:在区分容积与体积时,选择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感观获得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 、探索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容积以及感悟出容积的大小。

3、通过有层次地操作活动,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为形象。

4、将所学容积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如: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就有所体现。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部分,第一、容积的概念,第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第四、容积的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内容是容积概念的教学。在这里,我直接出示实物教具,长方体小木盒。通过实物介绍容积就是容器里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容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机械的背诵概念。在此基础上问学生:通过刚才的举例,发现了只有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学生会很快说出:必须是空心的物体才有容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感知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容积的意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第二部分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竟猜小游戏。拿出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塑料盒和木头盒(用纸蒙好)让学生猜哪一个容积大,在学生的竟猜中揭晓迷底。感受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之处是容积从里面测量而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体积相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竟猜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来学习知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第三部分内容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因此,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容积单位,通过实物教具药水瓶和饮料瓶,观察上面的竟含量,引出L和ml两个容积单位,让学生猜想,升和毫升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会猜出是容积单位。教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1ml水有多少吗?学生通过用针筒吸水并滴在手心活动感受1ml的大小。并把1ml水注入药水瓶中,用它估计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药水瓶中水的容积。(10ml)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一毫升究竟有多少?并以此为凭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用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几次是1升?通过倒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将1升水倒入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想会发生什么?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毫升与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继续验证,有的学生会根据升与毫升、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随后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容器上还标有L和ml的字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先将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学生会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ml与1cm3 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继续操作验证;有的学生说不用,根据升与毫升的关系和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可以得到。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关系是通过学生猜想、操作验证的方法得到的,这样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将1升水倒入纸杯中,能倒几纸杯水?估计一下一个纸杯大约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环节是通过两次倒水活动深刻地理解了升与毫升和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时,教师指出:科学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1400毫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用不同的容积来说明1400毫升的多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丰富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通过此活动,充分让学生猜想、验证、感悟、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容积单位间的关系。而且更能深刻地感悟到1L和1ML的实际大小。增强估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第四部分是例题的教学,由学生独立完成,师适时点拨怎样把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最后集体订正,使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进一步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三清”中的“堂堂清”。在此设计四组练习,第一组题单位间的换算,属容易题。主要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第二组题感知题,使学生加深对L和mL两个单位关系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第三组计算题。难点是将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对新知识加以运用,属中档题。第四组练习即例6,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出测量不规则物体容积的方法。属于较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回顾课堂知识,最后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届的瑰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看一下这本书。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精选4篇)[本文共942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